抗战时期国民党一个步兵排的战斗侦察教学案例
“打仗不是拍电影,侦察也不是送死。”——1940年一位川军老兵在日记里这么写,他刚看完这份《步兵排战斗侦察教学案例》,当场骂了句“纸上谈兵”,然后把小册子塞进干粮袋,继续赶路。
“打仗不是拍电影,侦察也不是送死。”——1940年一位川军老兵在日记里这么写,他刚看完这份《步兵排战斗侦察教学案例》,当场骂了句“纸上谈兵”,然后把小册子塞进干粮袋,继续赶路。
昨天刷到一条短视频,拿“731部队”当恐怖片素材,弹幕里居然刷“演技炸裂”。我直接把手机摔了——这不是恐怖片,这是咱爷爷奶奶那辈人真实挨的刀。1937年12月,南京草鞋峡,14777个放下枪的国军被日军用机枪赶着往江里跳,跳得慢的就地补枪。跳完了,江面一层棉袄
本周初以来,俄方发起大规模进攻行动,几乎同时攻占波克罗夫斯克、米尔诺拉德、库皮扬斯克和沃尔昌斯克四座城市。随着这一行动进入收尾阶段,乌克兰境内对前线局势后续发展的预测对基辅而言愈发悲观 —— 持这种看法的不仅有远离战场的乌克兰最高拉达(议会)议员和亲西方人士,
好家伙,要说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懂排兵布阵的人,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,这个评价会落在一个“步兵排长”身上。
很多观众可能没有感觉到的一件事情,就是我们现在在互联网看到的《士兵突击》电视剧和当初在电视台播出的《士兵突击》,其实是两码事,而且由于一些事情,导致这部剧的很多内容都是一砍再砍,以至于《士兵突击》的内容量可能跟之前完全不一样,而原因就两个字“缺钱”,那么,今天
很多观众可能没有感觉到的一件事情,就是我们现在在互联网看到的《士兵突击》电视剧和当初在电视台播出的《士兵突击》,其实是两码事,而且由于一些事情,导致这部剧的很多内容都是一砍再砍,以至于《士兵突击》的内容量可能跟之前完全不一样,而原因就两个字“缺钱”,那么,今天
那是一道来自南京的手令,字不多,意思很明确——必须转头去救黄维兵团。
在冷研之前的文章《古代战场,是拿长矛列方阵的厉害,还是弓箭排散阵的更危险?》中,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散兵部队难以兼顾“灵活性”和“机动性”,由于掩体面积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展开正面,在防御时不够坚决的问题。既然散兵部队在“被动防御”的情况下存在如此多的缺点,那么,如果
想象一下,你是一个古代的士兵,穿着厚重的盔甲,手里拿着长矛或刀剑,正严阵以待。突然,远处传来隆隆的马蹄声,尘土飞扬中,一群骑兵如闪电般冲来。那种场面,光是想想就让人心惊胆战!骑兵,这个古代战场上的“王牌部队”,究竟有什么魔力,能让成千上万的步兵闻风丧胆?
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,奥地利并非单打独斗,尽管它需要同时应对普鲁士和意大利,但巴伐利亚、汉诺威、黑森、符腾堡等德意志邦国还是站在奥地利一方参战。
全军首批10大战备值班师1960年11月确定,1961年1月公布。他们是:第1师、第76师、第79师、第82师、第116师、第124师、第127师、第179师、第189师、第196师。
随着俄主力强攻红军城,乌总司令瑟尔斯基再次面临被解职的威胁。据乌克兰媒体“Legitimny”介绍,如果乌军未能守住红军城,也没阻止俄军在其北线深度突破,那泽连斯基将不得不解雇瑟尔斯基,以便于让他背锅。这已经数不清瑟尔斯基是第几次遭到解雇威胁了。目前,他已向红
子弹6.5毫米,小得像个铅笔芯,好处是轻,一名小兵能带120发,坏处是打人像拿锥子扎牛皮——一进一出,眼小洞,血慢流,不倒地对方还能回头给你一枪。
很多人一听八里桥之战,只会想起洋枪洋炮打得清军到处逃命,却没意识到,这场仗里头其实藏着不少“让人没法直视”的细节。说到那一年——1860年,英法联军一路快马加鞭杀向北京城,清廷眼瞅着就要被外人端了锅。这时候,有个人站了出来,他就是僧格林沁,铁帽子王,不拿命当回